先锋绿色资源网正式开通,本站致力于提供合同协议、资格考试、资料文档、学科题库、毕业论文、程序源码等专业资源分享,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毕业论文 ziyuan 5个月前 (10-17) 15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摘 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英汉翻译的不可译性。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翻译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措施。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不可译性;补偿措施
一、概述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及风俗,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把源语言文本的所有含义翻译成目的语会非常的困难,有时甚至导致原本语义的改变或丢失,这种翻译现象为“不可译性”。但是不可译性也并非绝对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事实上是可译的程度问题而不是可能性问题。最终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的文化,存在不可译性的现象,不是缺乏与其韵律语言相对应的词汇,而是不同语具有不同文化内容。
二、造成英汉翻译过程中不可译性的因素
一,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我们使用的很多俚语,成语,谚语和诗歌都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在翻译中,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很难传达原文的所有信息并找出目标语言造成了翻译的不可译性的原因之一。如“失乐园”之于西方人,正如“孙悟空”之于中国人。人们真正难以理解的是来自陌生文化的短语。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同一个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直接导致不可译。例如,“东风”与“east wind”字面意思相同,但内涵却有很大差异。在中国,这表明温暖的春风可以为地球带来活力,但在英国,“东风”是寒冷和不快乐的象征。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候方式,道歉,致谢和赞美等,不同风俗习惯导致不可译性。例如,中国人以“你要去哪里”,“你吃饭了吗?表达关心和问候,但用于西方人,可能会误解甚至生气。四,西方人信基督教,但在我们国家,人们不信任宗教。他们认为,一切发生在世界上的事都是神的意愿,神创造了世界。著名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s)将小说“红楼梦”中的成语“谋事在人 , 成事在天”翻译成“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他的翻译是完美的。如何处理不可译性,尽可能保持源文本的文化信息是值得每位译员注意的研究。
三、不可译性的补偿方法
西方和中国文化的交互翻译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四个导致不可译性的原因之后,我们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四种有效方法。(1)释译;释义意味着直接解释原文的含义,放弃原文的具体数字。当原文本注重的是其意义而不是其形式和古典寓意时,则可以使用释义。(2)直译加注法;因为中英文化差异很大,翻译中缺失相对应的词语,这就形成了单词的意思空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注释来弥补空缺。注释法一般可用于补充相关信息,如背景材料,词汇起源等,该方法可以尽可能地保存文章的原始含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3)音译法和形译法;音译是根据发音的翻译方式,适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包括:人名,地名和测量。形译是根据“真实形状”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表达真实形象或保留原始字母的单词。例如:T-beam 丁字梁, X-brace 交叉支撑。(4)缀合法;缀合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词语融合成一个短语,以便扩大短语的含义。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和灵活性。
我们必须承认,英汉之间的不可译性实际存在。然而,语言之间存在普遍性和文化相似性。翻译时,如果译者可以在对母语和本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比较和分析英语语义解释和中英文语义词语和表达,然后开始翻译,这无疑是避免母语和本土文化干扰的最好方法。译者应了解不同语言领域的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学,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宏观技巧,并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指导教师:肖红兵)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Nada,Eugene A.TheoryofFunctionalEquivalence[M].London:Cassel,1997.66~95.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M].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5.
[4]刘川.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思果.翻译新究 [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为保证网站长期稳定运行,您需要先支付 2 元 才能下载或查看此资源内容,谢谢支持!立即支付

本文网址:https://www.greenziyuan.com/8008.html
相关说明:
1、若链接失效或其他因素,请联系邮箱:lanling005@qq.com,信息员会在 24 小时内回复你。
2、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或会员上传,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3、部分资源所收取费用仅用来维系网站服务器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
4、如侵犯您的权益,欢迎发邮件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 5 个工作日内联系你。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