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绿色资源网正式开通,本站致力于提供合同协议、资格考试、资料文档、学科题库、毕业论文、程序源码等专业资源分享,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他山之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之十一

资料文档 ziyuan 9个月前 (07-02) 21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永盛埠村,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东南处,共有 273 户、776 人,党员 44 人,耕地 2017 亩。2014 年以前,是三山岛街道唯一一个人均收入不足 4000 元、村集体收入不足 3000 元、村级负债近 50 万元的“省定贫困村”。近年来,永盛埠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构建起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由乱到治到兴、由弱到强到盛”的发展之路,逐步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稳定增收、群众持续收益”“三联动”村庄发展目标。

2019 年初夏,莱州市三山岛街道永盛埠村 19 个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里,进进出出的农户们忙得不可开交。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周京合正在指挥装车,这已经是当年运往北京的第 36 批无公害蔬菜。每一批产品的品质、分拣、装车等环节,周京和都精益求精、严格把关。

“用不了几年时间,连同周边村庄的 6000 多亩土地将会变成 1200 个果蔬智能大棚,永盛埠村也会“麻雀变凤凰”,拥有自己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以前,这是任何一个永盛埠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一切不可思议的变化,都源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 2014 年以前永盛埠村的生动写照,村里连一条水泥路和一盏路灯都没有。村民们靠地养活、靠天吃饭,2000 多亩的土地保持着春种秋收的传统小农经营模式,一年到头刚够温饱,村里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 31 户、82 人,被戴上了“省级经济贫困村”的帽子。
“村庄怎么发展?村庄是不是就这样穷下去?”新上任的村两委一班人个个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周京合更是患上了失眠的毛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塘约道路”成功经验给这个贫困的村庄带来了启示: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小农经营的道路行不通了,必须走合作共赢、发展现代农业道路。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周京合等人先后 20 多次到各地招商,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正值此时,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政策如“春风化雨三冬暖”,给村庄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周京合等人一拍即合,就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条路子。
“栽下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村庄发展思路有了,但是连条水泥路都没有,就算办了合作社又怎么能走出去呢?”一年多外出招商的失败经历告诉大家,要想发展必须先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村党支部发出了 400 多份倡议书,发动村民们捐资修路、建设家乡,让周京合没想到的是,仅 20 天时间就有 20.98 万元汇到了村里的账上。“这 20 多万元钱,是村民们积攒多年的钱,是老人们的养老钱,是村外赤子们对家乡的眷恋,是 34 户低保户和 31 户贫困户自发自愿捐出来的钱。有了这些钱,就算是条天路,我也得给劈开。”提起修路捐款的事,周京合激动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
有了村民的捐款,又争取到上级部门扶持,道路当月开工修建,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1.2 万平方米村庄主干路硬化,紧接着又一鼓作气配套安装了 59 盏路灯,绿化美化 1000 多平方米,总投资额达 115 万元。
通过这次发动村民们捐款修路,让周京和一班人看到了把村民们组织起来的强大力量,更坚定了他们要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条路子的信心。

2015 年,永盛埠村“摸着石头过河”,成立了莱州新永盛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 8 亩土地,建设 6 个春暖式和冬暖式蔬菜大棚,购置了 2 台套大型农业机械,通过对外租赁承包,每个大棚年均租金约 6000 元,农业机械设备年租金约 1.5 万元,连续三年实现村集体增收 5 万余元。合作社初见成效,但单靠对外租赁承包很快就遇到了发展瓶颈。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正当村党支部为扩大合作社经营挠头时,在外流动党员为家乡带来了佳音。通过在外党员的牵线搭桥,合作社与北京嘉禾兴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园。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周京合带领村两委及部分党员先后 5 次邀请北京嘉禾兴公司项目负责人到村实地了解情况,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协调沟通,多次邀请市农业专家到地头检测分析土壤、研究种植品种,反反复复征求党员意见,最终促成了项目落地。
2018 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成功引进总投资 5 亿元、计划占地 6000 多亩的北京嘉禾兴(莱州)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园项目,计划建设 400 栋无公害蔬菜大棚,直供北京“菜篮子工程”;建设 800 栋特色大樱桃棚,供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无公害绿色蔬菜大棚 30 个,已全部投入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采用深耕滴灌、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理等新技术,出菜后每天直供北京。村庄通过土地流转,发动村民、社会等各方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和产业资本进行对接,“一地生三金”运营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稳定增收、群众持续收益”的三联动目标。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好,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截止 2020 年底,新永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 176 户,入社率 67.7%,流转土地 170 亩,村集体占股 38.6%,社员和社会资金占股 61.4%。2020 年,合作社继上年度收益 22.3 万元之后,全年再次收益 30 万元,村集体再次增收 8.5 万元、村民分红 15.5 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意识’强,农资购买配送、农业设施设备统一配套服务等都不用我们操心,入社省心又省力。”村民赵铭 2018 年底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经过 2 年运行,他算上入园务工费和 2 次分红所得,一共拿到了 5 万多元。
同时,为了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合作社积极做好风险管控计划,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账务管理和年度审计,并聘请专业律师对所有合同协议进行严格把关。同时,积极培养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借助产业园项目发展壮大自主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每年对项目前景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合作事宜提供参考依据。永盛埠村发展的齿轮正在加速……

“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现如今还当上‘股东’了。”村民周学军骄傲地说起自己入股合作社的事。2019 年 4 月,永盛埠村从市农业农村局领到了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这也是烟台第一个赋码颁证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标志着永盛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成为正式的市场主体,具有法人地位,776 名村民也从此变成股东。
“拿到登记证后,我们就有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这样股份合作社才可以在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同时,我们也是烟台首家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形式入股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期,合作社将下设劳务服务中心、农资农机服务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厂,做好合作社的后期发展需要。”周京合说道。
劳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为项目园区内的农业生产提供人员管理服务。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可吸纳社员 1000 余名,解决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 2000 人次,吸引返乡人才 100 余名,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 30 多万元,每年社员每年可增加收入 2 万余元。农资农机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园区项目统一采购农资、提供农机服务,预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 20 多万元,社员每年增收 4 万余元。农副产品加工厂则是依托现有行业对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通过果蔬采摘园吸引游客,对入社农户进行系统规划,发展“农家乐”,预计基地每日游客量将达到 200 人次以上,社员每年可增收 2—3 万元。
民宿也是永盛埠规划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全面盘活农村闲散宅基地,利用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剩余房屋集约化利用,建立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和游客休闲中心。届时农户可凭闲置房屋入股,享受效益分红,最低每年可增收 1 万元。

合作社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发展特色农产品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建立“新永盛”电商销售平台,预计每日果蔬销量可达 500 多公斤,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 5 万余元,社员每年增收 2 万余元。
2020 年底,新永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周边 10 个村庄,成立了“莱州沃隆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通过资金联用、劳务联派、农资联销、技术联供等方式走抱团发展的现代农业道路。预计到 2022 年底,永盛埠村将流转土地 6000 亩,辐射周边 15 个左右村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齿轮”将推动乡村振兴“涡轮”,永盛埠村也将转动出属于自己“强村富民永盛梦”。


本文网址:https://www.greenziyuan.com/5763.html
相关说明:
1、若链接失效或其他因素,请联系邮箱:lanling005@qq.com,信息员会在 24 小时内回复你。
2、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或会员上传,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3、部分资源所收取费用仅用来维系网站服务器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
4、如侵犯您的权益,欢迎发邮件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 5 个工作日内联系你。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