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91 年 2 月 20 日的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
上世纪 90 年代初,招商引资是福州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当时分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龚雄,把一张 1 米多长、盖了 130 多个公章的宣纸带到了市委常委会上。据龚雄调研,那时外商在福州投资设厂,走完合同章程审批、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登记等一系列流程,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开放意识不够,机制流程冗长。这件事给了习近平很大触动。1991 年 3 月,在融侨工业区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针对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要采取“一栋楼”办公和有关部门委托代理、上门服务等办法,减少图章和公章旅行。随后,福州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开始在福州温泉大饭店运行。
“一栋楼”集结了福州市 20 多个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外商可以一口气办完一系列手续,再也不用满城跑了。随着外商投资项目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入驻“一栋楼”的部门也越来越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