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黄土高原上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 1975 年离开,他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中度过了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吃苦,是青年习近平面对困难时的勇敢选择。当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老百姓吃水、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填不饱肚子,每天吃的是野菜团子、黑米糊糊这些粗糙和难以下咽的食物。一个本来可以在亲人面前承欢的少年,一下子从中国的首都来到四顾茫茫的黄土高坡,面对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但当时的习近平很快融入乡亲,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闯过了思想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成了梁家河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开荒、种地、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从来不犯愁,从来不惜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的时间,他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七年的时间,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七年的时间,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印证了好干部的标准。
我们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阻力、矛盾,尽管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那就是我们每一名干部都不能在应当吃苦时选择安逸,都不能在应该奋斗时选择逃避,而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坚定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善于“抬头”总结反思,又要勤于“埋头”实干耕耘,做一名信念坚定、吃苦耐劳、为民服务的机关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