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从政 3 年多,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以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
1982 年,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他从中央军委机关到基层,从一开始就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对所有人都热情谦和、真诚友善,无论是县委领导还是县委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一经接触,很快就同他成为朋友。他不但和县里的干部有着很好的关系,对看大门的门卫、伙房的炊事员、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县招待所的服务员、做勤杂活的临时工,也都平等对待、亲切热情,使他们一点也不感到拘谨。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当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习近平同志时时处处想着群众,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刚来正定的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办公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放满书的小书架。平时吃饭、打饭,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在食堂一块排队。下乡搞调研,他总是轻车简从,骑自行车下乡是常事。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自己的生活则是能简单就简单,在生活待遇上没有什么追求。他曾语重心长地说,“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
习近平同志把党风廉政建设时刻挂在心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他的家在北京,人在正定工作,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他从没有报销过车费,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下乡工作吃“派饭”,吃完就按规定交半斤粮票,再交一毛五分钱。有一次,到东权城公社下乡,吃完饭以后,他自掏腰包请客。他廉洁奉公的思想很牢固,工作也抓得很紧,当县委书记后不久,就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等一系列严肃党风党纪的文件,使正定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
今天,我们研读《习近平在正定》,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清廉自守的崇高人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